在北美美妆市场,Rhode 的 Peptide Lip Tint 已经成为 Z 世代的日常“社交货币”。2025 年,这一系列单品创造了 1.32 亿美元的净销售额,占品牌总营收 62%,平均每秒售出 36 支。它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自成分科学与感官体验的双重突破。
在成分层面,Rhode 以实验室级研发为基础,将六胜肽复合物、乳木果油、巴巴苏籽油与透明质酸微球结合,形成“抗老 + 保湿 + 丰唇”的完整功效链。临床数据直观呈现,例如 28 天减少 23% 唇纹、保湿度提升 47%、丰唇效果可见,为消费者提供了可信的功效证明。
在感官设计上,Rhode 将视觉与触觉巧妙嵌入产品体验。哑光磨砂管身模拟甜甜圈的糖霜质感,丝绒慕斯质地带来低阻力涂抹的顺滑感,让使用过程从功能操作升级为日常享受。这样的“五感参与”让唇蜜不仅是化妆品,更成为情绪符号。
场景渗透与文化共鸣,构建品牌符号
Rhode 清楚,单有好产品不足以长期占据年轻人心智,品牌必须深入他们的生活场景与文化语境。于是,它将营销重心放在潮流事件和跨界合作上,借助海外 KOL 的影响力,完成从曝光到文化符号的转化。
在 2024 年科切拉音乐节上,Rhode 设置了融合美妆服务与内容创作的快闪空间。用户完成互动任务即可领取唇蜜试用装,并在专业补妆区和 LED 拍照区生成带品牌水印的社交内容。TikTok 话题 #RhodeFestival 播放量突破 2100 万次,官网访问量环比增长 180%,高峰期排队超过 2 小时,活动现场与线上社交的双向联动,让品牌在音乐节文化中获得强烈存在感。
同年,纽约格林街快闪店为新品 Pocket Blush 打造了多光源试色体验和色号对比卡,让用户在真实光线下找到最佳配色。现场“闺蜜组队享折扣”的机制,不仅提升了客单价,还让 78% 的体验者在社交平台发布试色内容。这样的空间设计,将试用、社交与购买无缝结合。
跨界合作,放大情绪记忆点
Rhode 的跨界联名并不流于表面,而是通过产品与合作方基因的融合,打造新鲜的文化符号。与甜甜圈品牌 Krispy Kreme 的合作便是典型案例——双方推出草莓釉面润唇膏与同款甜甜圈组合,唇釉色泽与甜甜圈光泽在视觉上形成呼应。
购买唇釉的消费者可凭凭证到 Krispy Kreme 门店领取甜甜圈,形成“线上买美妆、线下享甜品”的闭环体验。这种跨界不仅让消费者获得双重满足,也激发了大量自发内容生产。社交平台上,“唇釉试色 + 甜甜圈”成为爆款图文组合,进一步放大了联名的传播声量。
分层 KOL 策略,让用户从看到到相信
在社交媒体上,Rhode 采取分层的 KOL 策略,让品牌信息在不同圈层中自然渗透。头部 KOL 负责破圈和建立信任,例如品牌创始人 Hailey Bieber 经常以素颜状态出镜,分享真实的护肤流程。她在 TikTok 上的夜间护肤视频互动率达到 8.2%,直接带动某单品搜索量单日增长 300%。
腰部 KOL 则通过创意场景赋予产品更多社交属性。例如,有博主将唇釉管做成冰块,融入柠檬鸡尾酒的调制过程,让美妆单品变成派对道具;也有博主将唇釉与饮品、相机组合成卡通造型,引发百万播放和大规模跟风。这类创意内容不强调硬性功能,而是通过生活美学与情绪联想,让产品自然融入年轻人的社交表达中。
Rhode 的案例证明,海外 KOL 营销的价值不仅在于“带货”,更在于构建品牌与用户的情感链接。从实验室数据到感官体验,从潮流场景到跨界联名,从明星示范到用户共创,Rhode 每一步都契合 Z 世代的消费逻辑——他们选择的不是一支唇蜜,而是能代表自己态度的品牌。当这种认同感形成,产品就不再是消费品,而是用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关注“吃鲸科技”分享更多海外网红营销玩法
从TikTok Shop热销案例看未来跨境电商的五大趋势
品牌出海,真正的本土化不是翻译,而是“重新做人”
炒股咋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