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宝股份2025半年报前瞻:数字人民币红利能否扭转业绩困局?
政策东风与盈利压力下的生死博弈。
恒宝股份2025年一季度呈现“增收不增利”的典型特征——营收同比增长4.45%至2.48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反而下滑8.75%至2393.57万元。核心矛盾直指传统业务萎缩与转型阵痛:占营收80.33%的卡类业务收入同比暴跌31.05%,模块类业务亦下降13.52%。
这一颓势在2024年已显露无疑:全年营收下降28.47%,净利润缩水39.70%。市场却给出矛盾回应——股价在政策预期下17个交易日暴涨122%,日均换手率超40%。
数字人民币与车联网的布局能否在半年报中兑现成真?
01 业绩基本面:传统业务承压,盈利指标持续恶化
传统智能卡业务萎缩已成恒宝股份最大拖累。2024年制卡类收入7.25亿元,同比下滑31.05%,模块类收入也下降13.52%。尽管票证类业务增长131.21%,但因基数太小(仅占营收0.68%),难以抵消主力业务下滑。
盈利指标持续承压:
毛利率持续下滑:2025年Q1毛利率降至29.31%,同比减少7.11个百分点,较2024年的32.78%进一步收缩。净利润率走低:2024年净利率10.52%,2025年Q1降至9.67%,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现金流改善存疑:虽然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改善72.15%,但仍是-2614万元,且应收账款占净利润比例高达193.53%,回款风险高企。
财务数据折射出公司转型困境:传统业务萎缩难以遏制,新兴业务尚未形成规模支撑。
02 增长引擎:数字人民币与车联网的双轮驱动
政策红利与技术突破构成恒宝股份潜在增长双主线。
数字人民币政策红利进入兑现期。随着试点城市扩至60个,公司作为央行首批合作企业,已占据硬件钱包45%市场份额,并成为冬奥会、亚运会独家供应商。其核心优势在于:
技术壁垒:拥有647项专利(含34项国际专利),主导制定7项数字人民币国家标准。场景卡位:独家支持CIPS跨境结算系统,中标香港“跨境钱包”项目,支持港币-数字人民币即时兑换。
车联网业务成新增长极。公司eSIM模组在比亚迪、蔚来等车企渗透率快速提升,车联网领域市占率达22%。2025年重点突破包括:
技术突破:全球首发6G-eSIM芯片,中标联通5亿订单产能保障:深圳龙华基地eSIM模组产能提升至1亿片/年,常州物联网基地建设中订单落地:获蔚来ET7、比亚迪海豹订单,2025年车联网收入目标2.5亿元(占营收比提升至25%)
03 风险预警:高估值与潜在利空的博弈
市场乐观预期背后暗藏多重风险。
估值泡沫隐现:当前PE-TTM达61.86倍,显著高于通信设备行业均值(27.86倍)。即使考虑政策溢价,DCF模型测算内在价值仅9.8元,较现价存在7%高估空间。
关键风险点不容忽视:
质押风险:实控人钱京股权质押率78.73%,警戒线5.8元/股,若股价跌破7元或触发平仓。技术替代:华为、紫光国微等加速布局数字人民币芯片,可能挤压公司市场份额。盈利持续性:若数字人民币硬件毛利率跌破25%(当前29.3%),净利润或再降20%。
应收账款风险高企:2024年应收账款大幅增加46.85%,占总资产比重升至31%。结合2025年Q1应收账款占净利润193.53%的数据,坏账风险值得警惕。
04 投资价值与半年报前瞻
结合政策节点与经营节奏,2025年半年报可能呈现边际改善但难言反转的特征。
业绩预测关键指标:
收入增速:机构预计2025上半年收入增速约5%-8%,主要来自票证类业务持续放量及车联网订单交付。利润率修复:若数字人民币硬件订单规模化落地,毛利率有望企稳30%左右。净利润拐点:扣非净利润已显露改善迹象(2025Q1同比+14.62%),但传统业务下滑可能压制整体净利润增长。
估值修复的三种可能路径:
乐观情景: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场景爆发+车联网订单超预期,半年报净利润增速转正,PE中枢上修至70倍中性情景:传统业务下滑与新兴业务增长基本对冲,净利润持平或微降,PE回落至45-50倍区间悲观情景:政策落地不及预期+价格战加剧,毛利率跌破25%,PE回调至行业均值27倍附近
战略布局建议:
短期投资者:关注数字人民币硬件订单落地(预计2025Q3)、车联网eSIM模组出货量数据,技术面支撑位9.8元。长期投资者:跟踪毛利率能否守住30%、海外收入占比是否突破20%、资产负债率是否保持10%以下健康水平。
05 市场展望:政策与技术的时间赛跑
恒宝股份站在转型的关键十字路口。技术储备与政策红利构成其核心优势——647项专利构筑护城河,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45%的市占率彰显市场地位。
但传统业务萎缩的速度与新兴业务放量的节奏正在赛跑。
半年报的最大看点在于:车联网eSIM模组能否实现2.5亿元年度目标的三分之一?数字人民币硬件毛利率能否守住25%的生死线?应收账款激增后是否引发坏账计提暴雷?
恒宝股份的困境反转不会一蹴而就。投资者需在政策催化的乐观预期与财务数据的冰冷现实间寻找平衡点。
市场永远在价格与价值之间摇摆,但最终总会回归本质。
炒股咋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